太扯!武器差這麼多怎麼打? 抗日戰爭中日竟裝備懸殊





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,日本侵華戰爭共持續了14年。一直以來,人們從各個角度來解釋資源匱乏的彈丸島國如何演繹“蛇吞象”,原因固然多樣,但中日武器裝備的差距必不可忽視。

九一八事變後,國民政府之所以避免戰爭擴大,一個重要原因是——中日國力懸殊。1934年,蔣介石在一次談話中說,現代戰爭為科學的戰爭,然而中國的科學 發明與工業技術,自覺幼稚,不逮日寇”,且“中國在戰爭上應具備的條件極不充分,海軍空軍都不如人家,殊無對日作戰之可能。

戰前,日本的鋼鐵產量就是中國的數十倍;七七事變後,中國只有少數企業遷往後方,鋼鐵產量進一步下降。技術落後,是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。



漢陽八八式步槍,俗稱“漢陽造”或“老套筒”,由清末建立的漢陽兵工廠獲得德國授權生產的Gew88步槍,是中國生產的第一款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。在清末 的新軍一直到抗日戰爭、國共內戰以及朝鮮戰爭都是中國軍隊的主要步槍槍型之一,作為制式步槍在軍隊服役超過60年,可以說是20世紀初中國軍隊的代表性輕 武器裝備之一。



良好的工業基礎,是戰爭時期生產大量武器的前提條件。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時,其所有戰爭武器,如飛機、戰車、火炮、艦船、車輛及化學兵器等均能自己製造。



而中國科學落後,工業基礎脆弱,軍事工業設備簡陋,技工缺乏,尤屬十分幼稚。國民黨將領陳誠說,敵人之軍需工業,實非我國所能望其項背。



彈藥方面。戰爭初期,據何應欽統計,至1938年12月,國軍消耗步、機槍子彈達7.2億餘顆,而當時中國各軍工廠月產量不足1000萬發。1939年之後,因彈藥庫存耗盡,且彈藥補充能力極為有限,國軍彈藥消耗量驟減。這也是戰事長期被迫處於防禦態勢的重要原因。



常德會戰國民黨軍繳獲的日軍武器裝備。



日本的武器年產量遠多於中國。即使在太平洋戰爭後期,在受原料減少,鋼產量降低等影響的情況下,1945年前8個月,日本依舊生產了4萬支機槍,超過中國戰時的全部生產量。



三八式步槍,為手動步槍,日本陸軍於日俄戰爭後1907年正式採用為制式武器,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。三八式步槍在中國一向被俗稱為三八大蓋,由於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“三八式”字樣而得名。



至于飛機、坦克與艦船的生產,中國更是難以企及。戰爭期間,日本生產了5.5萬架飛機、4800輛坦克和244艘艦船。中國戰時所使用的少量飛機、坦克等,則全部來自進口,只有能力生產其中的一些部件。



因此,不管是戰前,還是戰時,中日兩國的工業水平懸殊,武器製造水平差距明顯,中國軍隊在抗日戰場上屢屢失利便不難想象。



國民黨軍繳獲的日軍武器。



中正式步槍為德國1924年式毛瑟步槍的中國版本,使用7.92毫米尖頭型毛瑟步槍彈,是中國近代第一種制式步槍。中正式步槍,1935年由兵工署第十一廠生產,正式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,以取代國民革命軍所裝備的漢陽八八式步槍,因蔣中正而得名。



抗戰時裝備中正式步槍和德式子彈盒的國軍德械師士兵。



向日軍繳械投降的國軍士兵扛著馬克沁。



日軍發動豫湘桂會戰繳獲的國民黨軍木柄手榴彈、捷克式輕機槍和美製航空炸彈。



日軍發動豫湘桂會戰繳獲的國民黨軍木柄手榴彈、捷克式輕機槍和美製航空炸彈。



日軍繳獲的國民黨軍37毫米戰防炮和火炮牽引車。



國民黨軍被日軍繳獲的克虜伯120毫米榴彈炮。



日軍繳獲的國民黨軍裝甲汽車。



常德會戰國民黨軍繳獲的日軍武器裝備。



國民黨軍繳獲的日軍武器。



國民黨軍繳獲的日軍武器。



國民黨軍繳獲的日軍武器。



國民黨軍繳獲的日軍武器。



國民黨軍繳獲的日軍武器。



中國士兵和戰地記者扮演捕獲日本兵場景,1943年12月。